20世紀初,美國福特公司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,一個個車間一片片廠房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。客戶的訂單快把福特公司銷售處的辦公室塞滿了。每一輛剛剛下線的福特汽車都有許多人等著購買。
突然,福特公司一臺電機出了毛病,幾乎整個車間都不能運轉了,相關的生產工作也被迫停了下來。公司調來大批檢修工人反復檢修,又請了許多專家來察看,可怎么也找不到問題出在哪兒,更談不上維修了。
福特公司的領導火冒三丈,別說停一天,就是停一分鐘,對福特來講也是巨大的經濟損失。
這時有人提議去請著名的物理學家、電機專家斯坦門茨幫助,大家一聽有理,急忙派專人把斯坦門茨請來。
斯坦門茨要了一張席子鋪在電機旁,聚精會神地聽了3天,然后又要了梯子,爬上爬下忙了多時,最后在電機的一個部位用粉筆劃了一道線,寫下了“這里的線圈多繞了16圈。”人們照辦了,令人驚異的是,故障竟然排除了!生產立刻恢復了!
福特公司經理問斯坦門茨要多少酬金,斯坦門茨說:“不多,只需要1萬美元。”1萬美元?就只簡簡單單畫了一條線!當時福特公司最著名的薪酬口號就是“月薪5美元”,這在當時是很高的工資待遇,以至于全美國許許多多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和優秀的工程師為了這5美元月薪從各地紛紛涌來。
1條線,1萬美元,一個普通職員100多年的收入總和!
斯坦門茨看大家迷惑不解,轉身開了個賬單:畫一條線,1美元;知道在哪兒畫線,9999美元。
福特公司經理看了之后,不僅照價付酬,還重金聘用了斯坦門茨。
很多人把故事講到這里就結束了,包括我們高中教科書上也是那么講的,得出的是一個令人無比激動的口號——知識就是財富。
伴隨這個口號的是,如何去獲取知識,然后通過知識獲取財富。至于采取何種手段?沒有人去管。
實際上,這個故事還有下文:
斯坦門茨原本是德國的一位工程技術人員,因為德國國內經濟不景氣而失業后來到美國。由于舉目無親,根本無法立足,只得四處流浪,直到幸運地得到一家小工廠老扳的青睞,雇用他擔任制選機器馬達的技術人員為止。
斯坦門茨十分感謝老板,他刻苦鉆研,很快便掌握了馬達制造的核心技術,并且幫小工廠接到了很多訂單。
當福特公司總裁福特先生得知后,對斯坦門茨十分欣賞,先是很痛快地給了1萬美元的酬金,然后又親自邀請斯坦門茨加盟福特公司。但斯坦門茨卻向福特先生說他不能離開那家小工廠,因為那家小工廠的老板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,現在一旦他離開了,那家小工廠就要倒閉。
福特先生先是覺得遺憾,繼而感慨不已。福特公司在美國是實力雄厚的大公司,人們都以能進福特公司為榮,而這個人卻因為對人負責而舍棄這樣的機會……
不久,福特先生做出了收購斯坦門茨所在的那家小工廠的決定。
董事會的成員都覺得不可思議,這樣一家小工廠何以會進入福特的視野呢?福特先生意味深長地說:因為那里有斯坦門茨那樣懂得感恩和有責任感的人!
今天,我們經常宣揚“知識就是財富”,大力批判“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”,抱怨給知識分子待遇差了……
至于什么是感恩?什么是責任?往往卻退而居其次了。
這個社會不少人,都把眼光盯到一個詞——“財富”上了,他們都在想著怎么販賣他們的“知識”,怎么把他們的知識變成財富。許多專家教授們忙著走穴,忙著炒作,然后好出書、出國、出名。
于是我們感嘆世風日下,感嘆道德敗壞,感嘆人心不古。我們還是沒醒悟過來,我們在宣揚“知識就是財富”時遺忘了一些更加重要的東西,沒有人去反思我們已經失去了什么?
因為我們只看到了這個故事的開頭,沒有看到結尾……
(來源:財經要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