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斗七星水里連天十四點,南樓孤雁月中帶影一雙飛。2月4日,貴州石阡縣“溫泉送健康·毛龍迎新春”春節文化系列活動之“百名春官勸農耕”在石阡縣國榮鄉樓上古寨隆重舉行。
“說春”,古名“鞭春”,是石阡縣民間世代流傳下來的一種民俗活動,其俗淵源甚古,可以追溯到唐代,主要流傳于花橋鎮坡背村,活動范圍輻射到周邊地區。宋人有詩“泥牛鞭散六街塵”說的就是鞭春。
時至今日,每歲“立春”時節前后,縣內一百多個“春官”,手端“春?!?,走村串寨,挨戶說春。其形式多樣,內容豐富,包含民間習俗、生產勞動等,具有極高的民俗研究價值,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。2011年6月,石阡“說春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2016年11月,石阡“說春”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文化遺產擴展名錄。
鑼鼓喧天,兩條翻騰的毛龍把人們帶到活動現場。只見知府揭幕迎春神、誦春詞、授春服,祭師上祭品、讀祭文,知府為春牛披紅戴花、擊鼓鞭牛、為“春官”發放通關文牒,眾“春官”集體說春,春童齊頌二十四節氣歌,知府分封“春官”說春地域、送春官出行、扶牛行耕、帶頭犁田等“說春”的各個環節得以全面再現,“說春”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,讓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大飽眼福,感受到非遺文化的無窮魅力,為廣大群眾奉上了一頓豐盛的非物質文化大餐。
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理事長、《今日國土》雜志社社長柳忠勤說:“非常高興來到石阡參加這個活動,同樣也非常意外,這是我一次比較大的收獲。沒想到石阡文化底蘊這么豐厚,特別是仡佬族的很多文化,第一次看到,很受教育。希望我們能夠把這個活動很好地傳承下去,發揚光大起來,為傳承中華文化作出更大的貢獻?!?/span>
“春官”包正明說:“我們說春,因為那時候沒有像現在有日歷,老百姓需要說春來提醒他們十二個月中每個月該做些什么,該做什么農活?!?/span>
延伸閱讀:
石阡縣內說春的“春官”,分為“說正春”和“說野春”兩種,全是農民。相傳,花橋鄉坡背村封姓是唐朝開國年間所封的“春官”,屬于“說正春”。 據封氏稱其“說正春”的來歷是:相傳唐朝開國初年,大封功臣,封氏兄弟封福興、封福憲立下戰功,當朝天子問他們要封什么官,二人異口同聲說要當“子孫官”。古時候分封到外地的諸候王,各霸一方,都是子孫世襲。于是唐天子封他倆為“春官”。并且解釋說:“春官”就是掌管一個地方的禮節,每年向封地內百姓講一講農事季節,一年之計在于春,不違農時就行了。兄弟二人想:這樣的官子子孫孫都做得。于是“謝主隆恩”,封到黔地來了,沿襲至今。封氏講春的范圍是:鎮遠、施秉、天柱、八拱(三穗)、劍河五縣。坡背封家只講鎮遠、三穗二縣。那時候,“春官”不說春,也不叫“講春”而是“派春”。即將“春貼”印制出來后,交官府發下去,并收錢糧上來,統一交給封家,改朝換代后,有的官員不執行舊禮制,對封氏說:“你們封家既是春官,知禮知春,就應該去說給百姓知道,不能坐收錢糧?!狈馐舷耄寒敵跆铺熳右彩沁@樣封過的。于是說:“要去說春可以,但是你們這些當官的吃五谷,靠人民養活,也要帶頭犁田,勸農行耕。”關于古代“春官”的認定,大多為有此方面的天賦及興趣愛好的農人。其傳承方式以自然傳承和自發傳承為主,現主要代表性傳承人有:封復智、封家年、封復元、包正橋、封萬明、封香壽等。